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罗文利(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E-mail: lwllii@163.com |
收稿日期: 2023-10-31
修回日期: 2023-12-12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8-06
基金资助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19-040)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2-093)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ction paths of tourists’ well-being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s:A case study of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Received date: 2023-10-31
Revised date: 2023-12-12
Online published: 2024-08-06
追求幸福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关注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者。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探究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生态旅游与旅游者幸福感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1)从客体因素看,自然景观的美学质量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能力在提升旅游者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2)从主体因素看,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主要通过积极旅游情感、主体间积极关系、主体环境掌控、主体潜能激发、主体意义追寻、主体身心投入、主体活动参与等主体体验要素的获得而实现;(3)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路径包括以获得积极情感为核心的积极情感型、以选择适宜的环境为核心的环境掌控型和以获得生活目的和意义为核心的意义获得型3条作用路径。研究建议生态旅游地以强化生态保护、完善管理服务、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为抓手,提升旅游者幸福感,以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者供需关系的协调发展。
罗文利 , 李冬花 , 蒋伟峰 , 彭家明 , 陆林 . 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 14(2) : 339 -358 . DOI: 10.12342/zgstly.20230215
The pursuit of well-being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With the increasing weigh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eople’s life well-being index,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ell-being of tourists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limited relevant studies on well-being involving eco-tourism and eco-tourists.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takes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a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 as a cas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ction paths of tourists’ well-being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tourism and tourists’ well-being.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jective factors,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management ability of tourist desti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and they joint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ourists’ well-being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factors, the formation of tourist well-being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elements such as active tourism emotion, positiv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subjective environment control, subjective potential stimulation, subjective meaning pursuit, subjective physical and mental input, and subjectiv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3) The formation path of tourists’ well-being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includes three action paths: positive emotion type with obtaining positive emotion as the core, environmental control type with selecting suitable environment as the core, and meaning acquisition type with achieving life purpose and meaning as the core.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should strength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improve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enrich eco-tourism products to enhance tourists’ well-be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between ecotourism products and ecotourists.
表1 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感维度和内涵Tab. 1 Dimensions and connotation of well-be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
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感 | 维度 | 内涵 |
---|---|---|
主观幸福感[14] | 生活满意度 | 个体对生活的整体判断 |
积极情感 | 愉快的情绪经历多 | |
负面影响 | 不愉快的情绪经历少 | |
心理幸福感[15] | 自我接纳 | 长期性的自我肯定,并认识和接受自己的优缺点 |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 与他人建立温暖、信任、亲密的关系,有较强同理心,懂得人际关系的给予和获得 | |
自主权 | 强调自我决定、独立和从内部调节行为等 | |
环境掌握 | 寻找或创造适合个体需求和能力的周围环境 | |
生活目标 | 生活有目标、有方向感,感觉生活有意义 | |
个体成长 | 持续成长和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面对新挑战 | |
实现幸福感[16] | 自我发现 | 认识并了解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 |
潜能感知 | 发挥个体最佳潜能以获得充分发展 | |
生活目的和意义 | 运用个体的技巧和能力追求有意义的目标 | |
追求卓越的重大投入 | 个体投入该活动的努力水平大大超过其他活动 | |
积极参与活动 | 个体积极投入某项活动的频率 | |
享受活动的个体表现 | 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会在一定范围内比低实现幸福感的人更容易产生人格展现体验 |
表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高频特征词统计Tab. 2 Statistics of high-frequency words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network text |
高频词名称 | 频次 | 高频词名称 | 频次 | 高频词名称 | 频次 | 高频词名称 | 频次 | 高频词名称 | 频次 |
---|---|---|---|---|---|---|---|---|---|
武夷山 景区 景色 竹筏 天游峰 景点 九曲溪 大红袍 一线天 时间 爬山 漂流 地方 沿途 船夫 体验 水帘洞 虎啸岩 门票 建议 | 1411 908 733 672 587 454 443 402 369 298 260 259 238 236 231 219 205 200 193 176 | 方便 值得 讲解 武夷 竹筏漂流 印象大红袍 游玩 山水 美景 自然 特色 酒店 演出 游客 旅游 空气 下山 三天 溪水 九曲 | 175 171 163 153 153 145 145 144 136 132 131 131 130 130 123 122 118 116 115 114 | 选择 武夷宫 感受 山顶 玉女峰 孩子 第二天 大王峰 交通 游览 提前 文化 茶叶 福建 当地 体力 大自然 安排 天气 观光车 | 112 112 111 111 109 109 109 106 106 103 100 100 99 98 97 94 93 92 90 87 | 适合 台阶 服务 两天 拍照 民宿 小费 网上 行程 朋友 乘坐 风光 山峰 味道 工作人员 遇到 环境 舒服 开心 欣赏 | 85 85 83 83 81 78 77 77 77 76 75 74 72 71 69 69 68 67 64 62 | 陡峭 进去 导游 震撼 山上 印象 惬意 三日 茶园 故事 心情 下雨 茶树 免费 路上 排队 休息 慢慢 有趣 管理 | 62 62 61 60 58 57 57 57 57 56 56 56 54 54 53 52 51 51 49 49 |
表3 开放编码示例Tab. 3 Examples of open coding |
原始评论示例 | 概念 | 范畴 |
---|---|---|
被武夷山的美景震撼,一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L116) | 景色优美 | 自然美学 |
置身山中,呼吸着武夷山的空气,嗯!有点醉氧哦!(L213) | 空气清新 | |
天游峰上观九曲,九曲溪老鸦滩赤脚下水、打水漂,如童年的快乐!(L50) | 亲近自然 | |
因雨水频繁,九曲溪停筏了,最经典的项目错过了(L895) | 阴雨天气 | 天气状况 |
我们运气超好,见到了雨后山雾弥漫的景色。难忘经历。(L347) | 惊喜体验 | |
远离城市的喧嚣,听鸟语花香,风光无限好,空气清新,心情也跟着舒畅了。(L913) | 心情愉悦 | 自然疗愈 |
赶在早上八点去乘竹筏,刚好逢云雾散开、风光乍现的时刻,沿途惊叹不已,感觉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消失殆尽,不枉此行。(L968) | 释放压力 |
表4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Tab. 4 Primary categories emerged by axial coding |
主范畴 | 范畴 | 概念 |
---|---|---|
旅游满意度 | 自然美学 | 环境舒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
生态保护 | 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 |
公共设施 | 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卫生设施、休息设施 | |
服务能力 | 服务意识、讲解能力 | |
消极旅游情感 | 天气状况 | 高温炎热、阴雨天气 |
设施配套不足 | 导览标识缺乏、服务设施欠完备 | |
服务能力不足 | 服务意识不足、讲解能力不足 | |
积极旅游情感 | 自然疗愈 | 释放压力、惊喜体验、心情愉悦 |
生态体验 | 内心宁静、悠闲自在 | |
生态活力 | 感到有趣、感受活力 | |
主体潜能激发 | 潜能激发 | 激发灵感、完善自我、挑战自我 |
活力激发 | 感受刺激 | |
主体意义追寻 | 自然情怀 | 累却值得、敬畏自然、深层感悟 |
自然追求 | 接触自然、强身健体、价值目标 | |
主体身心投入 | 体力投入 | 锻炼身体 |
精神投入 | 意志追求、有成就感 | |
主体活动参与 | 生态体验提升 | 体验自然、体验茶文化、体验人文文化、体验实景演出 |
深度融入自然 | 参加活动、参加运动 | |
主体环境掌控 | 自然环境选择 | 景色优美、氧气充沛、亲近自然 |
精神满足 | 获得快乐、获得放松、获得感受 | |
主体间积极关系 | 与亲友积极关系 | 陪伴父母、陪伴孩子、陪伴朋友 |
与陌生人积极关系 | 感受善意、体会热情 |
[1] |
胡长栓.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N]. 人民日报, 2022-01-14(001).
[
|
[2] |
蔡晓梅, 朱竑. 新时代面向美好生活的日常生活地理与城乡休闲: “生活地理与城乡休闲”专栏解读[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557-1565.
[
|
[3] |
郭灵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EB/OL]. 红旗文稿, 2022(23): 38-41.
[
|
[4] |
万广华, 蓝菁, 刘震. 基于人民幸福感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 经济科学, 2023(2): 5-25.
[
|
[5] |
陈岩英. 新时代旅游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J]. 旅游学刊, 2022, 37(2): 12-13.
[
|
[6] |
宋昌耀, 厉新建, 王学峰, 等. 《旅游法》实施回顾与展望[J].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2): 183-205.
[
|
[7] |
蔡礼彬, 宋莉.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述评: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 旅游学刊, 2020, 35(5): 52-63.
[
|
[8] |
张晓, 刘明, 白长虹.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J]. 旅游学刊, 2020, 35(5): 37-51.
[
|
[9] |
王寿鹏. 基于旅游者的旅游价值模型及其应用[J]. 旅游科学, 2011, 25(6): 55-64.
[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EB/OL]. 2016-09-06).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609/t20160906_962192.html.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Nation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2016-2025)[EB/OL]. 2016-09-06).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609/t20160906_962192.html.]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张圆刚, 黄业坚, 程静静, 等. 城市居民压力源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基于乡村旅游休闲参与的角度[J]. 地理研究, 2019, 38(4): 971-987.
[
|
[21] |
闫昕, 晏雄, 解长雯, 等. 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链式生成机理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3): 178-185.
[
|
[22] |
王华, 马志新. 川藏线骑行者旅游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旅游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旅游科学, 2020, 34(6): 53-65.
[
|
[23] |
张晓, 白长虹. 快乐抑或实现?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转向: 基于国外幸福感研究的述评[J]. 旅游学刊, 2018, 33(9): 132-144.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粟路军, 胡萱.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J]. 旅游学刊, 2023, 38(6): 1-3.
[
|
[31] |
王家骏. 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1): 103-106.
[
|
[32] |
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What is ecotourism? [EB/OL]. 2010-08-28). http://www.ecotourism.org/site/c.orLQKXPCLmF/b.4835303/k.BEB9/What_is_Ecotourism__The_International_Ecotourism_Society.htm
|
[33] |
李琳, 徐素波.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述评[J]. 生态经济, 2022, 38(7): 146-152.
[
|
[34] |
|
[35] |
|
[36] |
骆高远.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 人文地理, 1999(S1): 8-11.
[
|
[37] |
吴楚材, 吴章文, 郑群明, 等.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 旅游学刊, 2007, 22(1): 67-71.
[
|
[38] |
程占红, 孔德安. 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8(1): 24-26.
[
|
[39] |
马勇, 张瑞.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国民幸福水平提升[J]. 旅游学刊, 2023, 38(6): 12-13.
[
|
[40] |
张香菊, 钟林生, 虞虎. 关系视角的青藏高原湖泊型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4): 621-634.
[
|
[41] |
郑彬, 李明川, 高岚. 生态旅游能否激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 基于二重理性的视角[J]. 农村经济, 2022(7): 45-53.
[
|
[42] |
张艳楠, 邓海雯, 王磊. 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利益联结机理与价值共创机制研究[J]. 旅游科学, 2022, 36(4): 56-74.
[
|
[43] |
张书颖, 刘家明, 朱鹤, 等.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 1201-1215.
[
|
[44] |
刘家明, 杨新军.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1): 79-83.
[
|
[45] |
杜傲, 沈钰仟, 肖燚, 等. 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J]. 生态学报, 2023, 43(1): 208-218.
[
|
[46] |
|
[47] |
高燕, 邓毅. 土地产权束概念下国家公园土地权属约束的破解之道[J]. 环境保护, 2019, 47(Z1): 48-54.
[
|
[48] |
孙琨, 唐承财, 侯兵. 生态旅游中实现游客幸福感的主客体契合模式: 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 旅游学刊, 2023, 38(11): 124-139.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李燕琴. 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与态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06, 21(11): 75-80.
[
|
[55] |
|
[56] |
|
[57] |
王妍, 李欣茹, 张甜甜, 等. 基于不同游客视角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J]. 生态学报, 2023, 43(22): 9446-9458.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孙晓东, 倪荣鑫. 国际邮轮港口岸上产品配备与资源配置: 基于产品类型的实证分析[J]. 旅游学刊, 2018, 33(7): 63-78.
[
|
[68] |
|
[69] |
|
[70] |
李明辉, 谢辉. 中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比较研究[J]. 旅游科学, 2008(3): 18-23.
[
|
[71] |
|
[72] |
|
[73] |
|
[74] |
|
[75] |
任健美, 牛俊杰, 胡彩虹, 等.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 地理研究, 2004(6): 856-862.
[
|
[76] |
|
[77] |
肖朝霞, 杨桂华. 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研究: 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04, 19(1): 67-71.
[
|
[78] |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等.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J]. 资源科学, 2019, 41(2): 372-380.
[
|
[79] |
王建英, 谢朝武, 陈帅. 景区智慧旅游设施的优化布局: 以泉州古城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39(6): 223-231.
[
|
[80] |
谭红日, 刘沛林, 李伯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J]. 经济地理, 2021, 41(3): 231-239.
[
|
[81] |
|
[82] |
|
[83] |
|
[84] |
|
[85] |
|
[86] |
陈瑞霞, 周志民. 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旅游者幸福感的中介效应[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8(1): 61-74.
[
|
[87] |
|
[88] |
訾永成, 马耀峰. 我国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以陕西省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1): 81-85.
[
|
[89] |
|
[90] |
张俊, 程励. 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J]. 旅游学刊, 2019, 34(8): 12-24.
[
|
[91] |
郑华伟. 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网络文本研究: 兼论国民幸福感的生成机制[J]. 旅游学刊, 2016, 31(5): 111-118.
[
|
[92] |
|
[93] |
唐彬礼, 粟路军. 经常旅游的人更有创造力吗? 旅游频率、旅游目标定向与工作创造力[J]. 旅游学刊, 2022, 37(7): 65-7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