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专栏”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东北旅游专栏
    贾灵娟, 陈希, 石杰亚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5): 1072-1085. doi: 10.12342/zgstly.20240133 cstr: 32078.14.zgstly.20240133

    城市景区是促进城市要素调整和空间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基于场域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城市景区带动旅游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框架,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解析以城市景区为中心构建旅游场域的空间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在城市景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政策支持和行动者加入,使得景区及其周边区域旅游要素数量不断增多、要素体系日益完善。(2)旅游场域发展是增长极推动下“由内向外”不断增长的空间演变过程,即景区发展后逐步成为区域增长极,从而向周边空间扩展,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在扩张过程中相互渗透,进而形成旅游场域。(3)权力支配、资本介入、惯习引导共同作用于城市景区带动旅游场域发展的过程,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行为协同促进了区域内的要素调整与配置,最终形成具有稳定空间生产结构的旅游场域。文章拓展了场域理论的应用场景,研究结论可为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 东北旅游专栏
    丛雪萍, 王拥霞, 杨俊, 田深圳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5): 1086-1102. doi: 10.12342/zgstly.20240123 cstr: 32078.14.zgstly.20240123

    沿海城市人居环境是滨海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易受灾害威胁。文章选取2010—2021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发展水平均呈波动缓升态势,但后者整体优于前者;两系统空间分异特征相似,均呈以天津、大连和青岛3个典型旅游城市为高值区的“多极”格局,低值区集中于环渤海西北与西南区域。(2)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协调水平由研究期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渐向研究期末的勉强协调阶段演进,协调发展类型主要为濒临失调-旅游经济滞后型;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为代表的典型旅游城市协调水平高于沧州、滨州、锦州、葫芦岛等非传统旅游城市。(3)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始终是两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瓶颈,入境旅游市场低迷、中国国内游客接待数量不足及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二者协调发展。

  • 东北旅游专栏
    史艳荣, 陈钢华, 张艳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5): 1103-1117. doi: 10.12342/zgstly.20240125 cstr: 32078.14.zgstly.20240125

    后冬奥时代,滑雪度假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滑雪度假区亟需优化属性、提升游客满意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往文献尚未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满意度的非对称关系。研究以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为案例地,采用影响程度-表现分析(IRPA)和影响非对称性分析(IAA),从游客感知视角(N=344),评估滑雪度假区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1)案例地的雪道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较高,但表现不佳,是亟需改进的属性。(2)游客对案例地的住宿、气候和自然环境、安全保障管理、人文环境等属性的评价较高,且对满意度影响较大。(3)在案例地所有属性中,缆车属于兴奋因素,与高满意度关联最大;教练员、餐饮、日常管理则是混合因素,与满意度呈线性关系;住宿、人文环境、工作人员、可进入性、娱乐、智慧化服务与管理是基本因素和必备因素,与不满意度的关联较高。研究的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学界对游客感知视角下滑雪度假区不同属性对游客体验的差异化影响的解释,亦为长白山及东北地区其他滑雪度假区服务与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 东北旅游专栏
    唐承财, 王希羽, 韩莹, 宋心怡, 梁姣姣, 李奕霏, 刘丽梅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5): 1118-1128. doi: 10.12342/zgstly.20240201 cstr: 32078.14.zgstly.20240201

    网络关注度是衡量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兴趣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网络关注度数据,以黑龙江省8个中俄边境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2015—2023年其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2019—2022年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城市旅游网络关注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与周期性变动特征,季节变化上,夏季为旅游旺季、冬季为旅游淡季;年际变化上,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再恢复”的过程。(2)黑河、伊春、牡丹江、佳木斯等典型边境旅游城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较稳定,拥有较广泛、稳定且持续的旅游市场;鸡西、双鸭山、鹤岗等非典型边境旅游城市关注度空间波动显著;漠河作为典型边境旅游城市,其关注度同样呈显著的空间波动,说明多维因素影响下旅游城市仍处于动态发展阶段。(3)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城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受到所在城市经济、自然、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GDP水平、平均低温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占主导地位,且多重因素交互影响了边境城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格局的变化。

  • 东北旅游专栏
    李俊, 郑茹敏, 梅林, 孙天源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5): 1129-1139. doi: 10.12342/zgstly.20240130 cstr: 32078.14.zgstly.20240130

    在后冬奥与社会消费复苏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冰雪运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章构建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2年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动力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高质量发展的内部维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创新和绿色发展2个维度水平较为稳定,稳定、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4个维度水平对社会经济的敏感度较高。(2)在各维度发展水平对整体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中,创新发展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绿色发展、稳定发展等,贡献率最低的是协调发展。(3)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受产业需求、产业供给和产业环境3大动力驱动,且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对综合水平及不同维度发展水平的作用力差异显著。据此,文章提出大力激发产业需求、持续优化产业供给、营造良好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