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征稿函 | 新媒体时代的流动性、季节性与过度旅游

新媒体时代的流动性、季节性与过度旅游

新媒体正改变人们的出游选择和行为模式,衍生出新的流动特征和季节性波动,越发难以预测。大规模随机波动且深入社区的旅游流对旅游地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影响,容易引发主客矛盾、空间冲突与旅游事故,甚至激发目的地居民的反旅游运动和旅游恐惧症,产生所谓过度旅游。过度旅游被认为是指旅游地过多的游客及其不当行为,引发居民与游客的冲突对抗、设施和空间的拥挤、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游客体验下降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降低的现象。中国特殊的假日制度以及特定旅游吸引物引发的旅游季节性由来已久,在新城市旅游主义不断推动游客深入居民日常追寻原真体验,共享平台不断挖掘城市闲置空间和资源以提供新的旅游形式,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不断塑造“网红”鼓动游客追新追热下,新媒体时代旅游流动的形式层出不穷,流动的节奏变化莫测,流动的距离长短随机,流动的强度难以估计,流动的速度快慢多变。许多旅游地的过度旅游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

针对以上背景,《中国生态旅游》编辑部拟以“新媒体时代的流动性、季节性与过度旅游”为主题进行专题征稿。编辑部特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梁增贤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尹寿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靳诚教授担任召集人,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媒体、新流动与过度旅游的相关议题。


核心议题

论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话题: 

(1)旅游目的地过度旅游与居民态度转变之间的关系

(2)旅游目的地过度旅游对社区治理的挑战与作用机制

(3)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在应对过度旅游中的作用

(4)过度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原真性丧失与居民态度变化

(5)过度旅游下的社区参与与居民赋权研究

(6)旅游绅士化、城市更新与过度旅游间的关系研究

(7)乡村、景区与主题公园中的过度旅游:流动性与恢复力

(8)原真性体验对旅游流动与过度旅游的驱动机制

(9)过度旅游下的旅游目的地容量测量问题

(10)季节性旅游流动对旅游地居民生计的影响

(11)季节性旅游与社区居民生计适应性间的动态关系

(12)季节性旅游对地方旅游治理的影响与作用过程

(13)季节性旅游流动时空特征与形成机制

(14)新媒体在引发旅游目的地拥挤、形成过度旅游中的作用

(15)新媒体影响下的旅游绅士化与社区适应对策

(16)新媒体对城市与乡村旅游流动的影响差异分析

(17)新媒体对旅游目的地承载力与治理方式的影响

(18)新媒体塑造下旅游者的时空行为规律

(19)过度旅游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研究

(20)自驾游对城市与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季节性压力及纾解策略

(21)自驾游爆发期中的交通管理问题与策略

(22)共享交通工具与过度旅游间的关系研究

(23)季节性自驾游的环境影响与解决措施

(24)季节性自驾游中的物质性与人地关系问题


稿件要求

1. 全文要求

(1)征稿论文要求原创性,查重率不得高于10%;

(2)征稿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1万字;

(3)稿件格式符合期刊要求。

2. 投稿方式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8月30日

论文投稿网址:www.zgstly.net


专题召集人简介

梁增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逸仙学者,主要从事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旅游投融资与项目管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若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

尹寿兵,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学科后备人才”,主要从事遗产地旅游治理、社区参与旅游、旅游小企业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2部,2014年入选“全国旅游业青年专家”,2020和2024年连续担任《经济地理》青年编委会委员,2019和2021年两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

靳诚,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业青年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权益研究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区域发展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4项,市厅级奖励6项。


《中国生态旅游》编辑部



发布日期: 2024-12-23    浏览: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