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旅游街区建构的话语研究——清迈宁曼路街区案例
曾晓茵(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游客行为研究、遗产旅游。E-mail: zengxy55@mail2.sysu.edu.cn |
收稿日期: 2023-05-12
修回日期: 2023-08-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1-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00114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famous tourist street: The case of Nimman Road in Chiang Mai
Received date: 2023-05-12
Revised date: 2023-08-18
Online published: 2023-11-15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构建网红街区愈发成为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分析思路,以泰国清迈宁曼路这一典型网红街区为案例,采集泰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以及马蜂窝旅游平台中与宁曼路相关的图文内容和游客发布的23篇游记,结合对5位近年曾到访宁曼路的中国游客访谈,使用话语分析方法,分析网红街区形象构建中的主体话语实践。研究发现:(1)泰国官方、旅游平台与中国游客共同将宁曼路建构成为一个时尚小资的、适合年轻人的网红街区。(2)官方面向相对泛化的受众,将宁曼路描述为一个时尚创意街区;旅游平台则更聚焦于特定客群,直接围绕宁曼路作为青年打卡地的特质进行针对性的表达;游客通过亲身体验修正认知,并且在网络积极表达,反馈网红街区的建构过程,表现出“反向议程设置”的特征。(3)宁曼路网红、创意、小资等符号受到官方话语塑造、受到平台话语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被游客接受。不同主体的话语受其所处的特定社会实践情境影响,包括街区地域发展历程与特征、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分销的“精准化”以及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
曾晓茵 , 高俊 . 网红旅游街区建构的话语研究——清迈宁曼路街区案例[J].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 13(4) : 555 -569 . DOI: 10.12342/zgstly.20230058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famous stree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urban tourism. Based on agenda-setting theory, we chose Nimman Road, a typical internet-famous tourist street in Chiang Mai, Thailand as a case. This study collected second-hand data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s of the Tourism Authority of Thailand, and the Mafengwo tourism platform (including 23 travel blogs). Interviews with five tourists who had visited Nimman Road were also conducted to complement and validate the secondary data. Discours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practice of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famous tourist stre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hai official website, Chinese platform and tourists jointly construct Nimman Road as a fashionable, elite-style and youth-friendly internet-famous tourist street. (2) The official describes Nimman Road as a fashionable and creative street, facing a relatively generalized audience; the tourism platform focuses on a specific customer group of youth and expresses directly Nimman Road as a place for young people to visit; the tourists modify their cognition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actively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on the internet. Their feedback plays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net-famous street, providing proof of reverse agenda setting. (3) The symbols of Nimman Road, such as creativity, and elite-style, are shaped by the official discourse, reinforced by the platform discourse, and accepted by tourist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iscours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eatures of the street, the precision of tourism distribution in the time of social media, and the social lif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表1 游记发布者基本信息Tab.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ravel bloggers |
编号 | 性别 | 年龄段 | 职业 | 教育背景 | 发布时间 |
---|---|---|---|---|---|
A01 | 女 | 80后 | IT技术人员 | 硕士 | 2019年4月 |
A02 | 女 | 80后 | 媒体编辑 | / | 2019年1月 |
A03 | 男 | 80后 | 汽车公司职员 | 学士 | 2018年11月 |
A04 | 女 | 90后 | / | 学士 | 2019年1月 |
A05 | 男 | 80后 | 白领 | 学士 | 2018年8月 |
A06 | 女 | 80后 | 律师 | 硕士 | 2018年7月 |
A07 | 女 | 90后 | / | 学士 | 2020年7月 |
A08 | 男 | 90后 | 工程师 | 学士 | 2020年8月 |
A09 | 男 | 90后 | 自由漫画师 | 学士 | 2018年1月 |
A10 | 女 | 80后 | 人力资源管理 | 学士 | 2018年11月 |
A11 | 女 | 90后 | / | 学士 | 2020年5月 |
A12 | 男 | 90后 | 白领 | 学士 | 2020年8月 |
A13 | 女 | 90后 | / | / | 2019年2月 |
A14 | 女 | 90后 | 旅行家 | 学士 | 2019年11月 |
A15 | 男 | 80后 | 艺术家 | 学士 | 2019年7月 |
A16 | 女 | 90后 | / | / | 2018年2月 |
A17 | 女 | 80后 | 教师 | 学士 | 2018年8月 |
A18 | 男 | 80后 | 航空公司职员 | / | 2020年7月 |
A19 | 女 | 90后 | 白领 | 学士 | 2018年2月 |
A20 | 女 | 80后 | 教师 | / | 2018年2月 |
A21 | 女 | 90后 | 旅游小企业主 | 学士 | 2019年8月 |
A22 | 男 | 80后 | 会展策划 | 学士 | 2020年4月 |
A23 | 男 | 90后 | 摄影师 | 学士 | 2020年3月 |
表2 受访者基本信息Tab. 2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viewees |
编号 | 性别 | 年龄段 | 职业 | 教育背景 | 到访次数 |
---|---|---|---|---|---|
B01 | 男 | 80后 | 公务员 | 硕士 | 2 |
B02 | 男 | 90后 | 会展项目经理 | 学士 | 3 |
B03 | 女 | 90后 | 广告公司职员 | 大专 | 3 |
B04 | 女 | 90后 | 小学教师 | 学士 | 1 |
B05 | 女 | 90后 | 科研人员 | 博士 | 1 |
图1 泰国国家旅游局官网使用的宁曼路图片图片来源: https://www.tourismthailand.org/Articles/stylish-chiang-mai-on-nimman。 Fig. 1 Picture of Nimman Road on the website of Tourism Authority of Thailand |
[1] |
贺佳婴, 季玉群. 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中城市特色商业街开发初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5(S1): 29-31.
[
|
[2] |
何彤, 潘昌伟. 场所理论和空间生产双重视阈下的网红街研究: 以南京西桥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成都市人民政府.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1: 18-28.
[
|
[3] |
|
[4] |
|
[5] |
|
[6] |
|
[7] |
周恺, 张海涛, 夏依宁, 等. 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城市消费空间新特征: 以小红书长沙“网红打卡地”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 36(9): 20-27.
[
|
[8] |
朱旭佳, 罗震东. 从视觉景观生产到乡村振兴: 网红村的产生机制与可持续路径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 2018(6): 45-53.
[
|
[9] |
刘桂茹. 场景的“再场景化”: 新媒介时代文创街区的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2): 65-73.
[
|
[10] |
|
[11] |
汪劲柏, 穆艳霞, 王治元. 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运营热点地区的分布与发展特征研究: 以上海“网红打卡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0): 19-26.
[
|
[12] |
王昀, 徐睿. 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 基于短视频环境下用户日常实践之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2): 105-112.
[
|
[13] |
柳莹. 青年网红打卡文化的符号消费及反思[J]. 江西社会科学, 2021, 41(9): 238-245.
[
|
[14] |
蒋晓丽, 郭旭东. 媒体朝圣与空间芭蕾:“网红目的地”的文化形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 42(10): 12-17.
[
|
[15] |
马凌.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J]. 旅游学刊, 2009, 24(3): 69-74.
[
|
[16] |
周梦, 卢小丽, 朱静敏, 等. 媒介朝圣视角下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探索性研究[J]. 旅游科学, 2023, 37(1): 59-74.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吕源, 彭长桂. 话语分析: 开拓管理研究新视野[J]. 管理世界, 2012(10): 157-171.
[
|
[23] |
赵德芳. 旅游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旅游话语分析[J]. 旅游科学, 2018, 32(4): 85-95.
[
|
[24] |
|
[25] |
|
[26] |
谢彦君, 于佳, 郭芳芳. 留言簿话语分析: 西藏旅游体验的书写与表白[J]. 旅游科学, 2019, 33(3): 1-20.
[
|
[27] |
叶倩, 詹双芬, 冯革群. 话语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社会建构: 以杭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4): 505-512.
[
|
[28] |
冯捷蕴. 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 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J]. 旅游学刊, 2011, 26(9): 19-28.
[
|
[29] |
谢立中. 多元话语分析: 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J]. 社会, 2010, 30(2): 1-19.
[
|
[30] |
肖洋, 梁江川. 新媒体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三种力量: OTA、UGC、DMO[J]. 旅游研究, 2018, 10(5): 5-8.
[
|
[31] |
孙菲. 从空间生产到空间体验: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逻辑考察[J]. 东岳论丛, 2020, 41(7): 149-155.
[
|
[32] |
王惠蓉. 权力、资本、地方对“文化场景”的建构: 以历史街区“五店市”文化产业为考察对象[J]. 东南学术, 2020(6): 66-73.
[
|
[33] |
申峻霞, 张敏, 甄峰. 符号化的空间与空间的符号化: 网络实体消费空间的建构与扩散[J]. 人文地理, 2012, 27(1): 29-33.
[
|
[34] |
周欣琪, 郝小斐. 故宫的雪: 官方微博传播路径与旅游吸引物建构研究[J]. 旅游学刊, 2018, 33(10): 51-62.
[
|
[35] |
|
[36] |
龚思颖, 黄凯洁. “网红打卡地”旅游现象的市场营销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7): 65-68.
[
|
[37] |
马天, 谢彦君. 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 一个系统论的分析[J]. 旅游学刊, 2015, 30(8): 96-106.
[
|
[38] |
|
[39] |
史安斌, 王沛楠. 议程设置理论与研究50年: 溯源·演进·前景[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24(10):13-28, 127.
[
|
[40] |
唐纳德·肖. 创造一个纸草型社会[J]. 国际新闻界, 2004, 26(4): 10-11.
[
|
[41] |
彭步云. 社交媒体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反向议程设置研究[J]. 当代传播, 2019(5): 110-112.
[
|
[42] |
季少军. 信息化时代目的地形象的话语权之争[J]. 旅游学刊, 2018, 33(4): 5-6.
[
|
[43] |
罗选民, 曹韵之. “趋近化”新探: 积极的话语策略: 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3): 103-113.
[
|
[44] |
侯贺英, 裴晓宇, 张梦洁. 河北红色文化话语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宣传片《红色热土英雄河北》评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2(2): 105-108.
[
|
[45] |
孟超. 网络内容规范中的隐喻和想象: 对政府和互联网平台的话语分析[J]. 新闻记者, 2023(6): 46-56.
[
|
[46] |
费尔克拉夫. 话语与社会变迁[M]. 殷晓蓉,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 Fairclough.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Yin Xiaorong, Trans. Beijing: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3.]
|
[47] |
樊友猛, 谢彦君, 王志文. 地方旅游发展决策中的权力呈现: 对上九山村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J]. 旅游学刊, 2016, 31(1): 22-36.
[
|
[48] |
|
[49] |
|
[50] |
|
[51] |
彭敏, 杨效忠, 瞿文凤, 等. 国外社会化媒体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 2013, 28(5): 12-18.
[
|
[52] |
|
[53] |
鄢方卫, 舒伯阳, 赵昕, 等. 世俗体验还是精神追求? 消费主义背景下网红打卡旅游的归因研究[J]. 旅游学刊, 2022, 37(6): 94-105.
[
|
[54] |
敖鹏. 网红为什么这样红? 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J]. 当代传播, 2016(4): 40-44.
[
|
[5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