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前沿探讨
  • 前沿探讨
    唐承财, 查建平, 章杰宽, 陶玉国, 王立国, 王露, 韩莹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在评估1990—202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基础上,预测2021—206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析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任务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可分为4个阶段;碳排放结构特征显著,旅游交通及休闲度假是碳排放主体;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下唯有以低碳情景推进,方能在2030—2035年间实现旅游业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减缓阻力。(2)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旅游碳排增速快、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碳排放边界模糊、品质化旅游需求旺盛、减碳技术不足5大挑战;必须从宏观-产业、中观-目的地与企业、微观-游客3个维度确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坚守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推广科技、差异化实现5大发展原则。(3)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应从供给侧、消费端、政策支撑3方面突破,在供给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减碳技术投入、增强碳汇能力,在消费端促进旅游消费主体、消费场所、服务组织的减碳全面响应,在政策支撑加快完善低碳政策、鼓励低碳政策创新。本文立足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研究前沿,初步建立了旅游“双碳”理论,丰富了低碳旅游理论,可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 研究综述
  • 研究综述
    林煦丹, 魏雷, 朱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学报》是刊载地理学研究权威成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期刊,刊载的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成果反映了该学科的特征、主题和发展态势。本文以《地理学报》刊载的旅游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旅游地理学相关领域30年来的研究成果图谱,可视化展现其主要学术力量、热点主题、研究方法及其时间演变过程,从而考察30年来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旅游地理学载文数量日益增多,主题呈现多元化。相关成果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起步转向、继承发展和综合发展的3个旅游研究阶段。同时,整体研究呈现向东部倾斜的趋势,且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亟待完善。未来需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理论创新、学科交叉,促使旅游地理学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伍世代, 王辉
    2021, 11(4): 517-51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林孟龙, 林明水, 李永棠, 鄢沂, 姜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倡议极大推进了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泉州:宋元中国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地后,在国内外掀起了海洋旅游研究的热潮。然而,学术界关于海洋旅游的研究相对零散,对于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检视。基于此,本研究以海洋旅游的蓝色转向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海洋旅游蓝色转向的趋势与挑战。研究发现:(1)相对于绿色经济,海洋旅游发展走向蓝色经济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必然过程。(2)海洋旅游转向蓝色经济的方式包括活动与节庆旅游、生态旅游、邮轮旅游等业态,转向驱动与各个国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3)海洋旅游蓝色经济转向将面临着COVID-19、福岛核事故、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塑料等挑战,需要从区域至全球尺度,通过技术投入、创新模式和区域合作等路径,建立起更为广泛的蓝色经济转向的共识。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海洋旅游蓝色经济转向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方面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张振克, 毕墨, 吴皓天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视角,扼要综述海岸与海洋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海岸与海洋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也面临众多挑战,但未来发展方兴未艾;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关注面向海岸与海洋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落实海岸与海洋旅游中的生态保护优先策略,用跨学科的视野开展海岸与海洋旅游研究,重视专项资金投入,加强海岸与海洋旅游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提升海岸与海洋旅游的品质和人文环境,助力中国蓝色经济发展。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周彬, 徐金铭, 虞虎, 金建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海岛旅游是国际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入分析国际海岛旅游研究的演化脉络和重点领域,对于提升“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岛旅游研究水平,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Web of ScienceTM为数据源,使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 软件对2000—2019年的1 511篇英文海岛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揭示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结果显示:(1)海岛旅游研究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来可以划分为缓慢发展、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关注海岛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渐转向海岛旅游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2)国际海岛旅游研究具有市场依赖性和资源依托性特征,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或海岛资源丰富国家,三位高引频次最高学者为Gossling、Hall和Scheyvens,发文期刊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海岸科学和旅游学3个领域;(3)海岛旅游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地资源环境、海岛旅游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岛旅游市场、海岛旅游经济影响、海岛旅游社区、海岛游客消费行为、海岛旅游规划与管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中国海岛旅游研究应在借鉴国际海岛旅游研究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完善海岛旅游理论与研究方法,加强海岛旅游资源与环境,海岛可持续旅游,海岛经济与文化影响,海岛游客消费行为等领域的研究。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赵娜, 王辉, 王亮, 郑小玲, 彭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海岛是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推进海岛可持续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脆弱性研究框架,运用组合权重法、集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海县2009—2018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为:(1)综合脆弱性沿着“W”型演化,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分别呈“W”型、“M”型和“N”型趋势。(2)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视角对致脆结构分析得出敏感性和适应性对于综合脆弱性贡献度相对较大,脆弱性和暴露性的趋势走向较为相似。(3)通过对敏感性耦合结构分析得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承载力高于其他2个系统组合,需重点关注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承载能力。(4)通过对适应性调控结构分析得出,今后适应性资本投资可参照2012年调控结构进行调整。(5)通过对影响脆弱性等级关键性因子演化机制分析得出,严格控制脆弱性持续障碍因子,重点发展“降脆”助推因子,降低“降脆”障碍因子阻力,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李冰心, 王辉, 于丽梅, 王艳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海岛人口外流现象严峻,导致海岛发展陷入低迷。对于旅游型海岛而言,随着海岛旅游蓬勃发展,旅游者涉入将为海岛增添活力。本文将旅游者滞留时间融入到目的地社会时间系统中,提出旅游人口数与目的地社会年龄的概念与公式。以长海县为例,采用2006—2018年统计数据与2019年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旅游者对海岛人口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人口作为短期流动人口,对旅游目的地人口活力具有明显影响。不仅有助于扩大目的地人口规模,还会暂时改变目的地年龄结构。此外,旅游者登岛后海岛人口活力空间范围更大。(2)将旅游人口考虑在内的目的地社会年龄是旅游目的地人口活力的衡量指标,据此可定量研究旅游者对目的地人口活力的影响,为人口活力研究提出可度量的逻辑途径。(3)一方面,旅游者是海岛人口的实际构成部分,旅游者与海岛居民共同构成海岛人口活力。同时,岛外旅游者个体行为、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与当地岛民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增强海岛人口的精神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通过消费活动产生的旅游收入为海岛建设做出贡献,吸引新的旅游者、年轻海岛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登岛,间接提升海岛人口活力。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勾艺超, 王成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邮轮航运网络是特殊的航运网络,除传统航运职能外,还具有旅游休闲职能,这促使航运网络在港口分异、网络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港口联系、航线组织等表现出空间聚集性、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加勒比海是全球邮轮旅游市场、邮轮航运网络最成熟的航区。本文以加勒比海为例,基于邮轮航运轨迹大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模型识别邮轮港口中心性和划分邮轮港口社区,对区域性邮轮航运网络进行剖析,刻画港口分异格局与网络结构,揭示区域性邮轮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空间规律。研究发现:(1)加勒比海邮轮港口存在职能分异,划分为大型综合母港、一般母港、一般始发港、核心挂靠港和一般挂靠港5类。邮轮港口空间分布不均,形成了以佛罗里达半岛为核心、东加勒比海为次核心,周围地区为外围的“核心-外围”式空间结构。(2)加勒比海航运网络存在区域化特征,形成了4个港口组团,并形成了两个邮轮航运联系密集的航运通道,构建起加勒比海邮轮航运网络的核心和骨架。(3)这种双核心,多节点的结构有助于航运网络的构建,对中国邮轮旅游的港口建设和航线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卢嘉新, 甘萌雨, 林雅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休闲渔业是传统渔业和旅游休闲产业结合的产物,是旅游研究的分支,其在创新旅游发展方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CSSCI和CSCD中休闲渔业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计量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分析发现,中国休闲渔业研究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和上升发展2个阶段,现已形成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局面,研究架构基本建立。发展路径研究在休闲渔业研究内容体系中占较大比重,而休闲渔业概念内涵、资源分类及评价、产品形式、发展效益、营销管理也是学者们涉猎的领域。最后,结合实际背景为中国休闲渔业研究提出5点启示:持续建构理论体系、结合国家战略政策、聚焦“人-渔”关系、关注休闲渔业绿色低碳视角、将发展性议题研究作为主线,以期推动休闲渔业理论体系更新,从而为休闲渔业政策制定和产业现代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支持。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刘畅, 游上, 伍世代, 陈晖莉, 隽雨仙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滨海民宿集聚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引导滨海旅游业转型发展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从已有文献和专家访谈中提取55个滨海民宿集聚区选址评价候选指标,采用Q方法,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旅游发展、平台条件、运营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支持设施等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民宿集聚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与已有研究比较,滨海与内陆民宿集聚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基本一致;由于滨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用地矛盾更为突出,滨海地区“运营条件”“地理环境”等指标的权重明显高于内陆地区。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经济环境”权重最大、“支持设施”权重最小,二级指标中“合理的旅游及相关规划”最为重要、“专业人才吸引力”权重最小,反映了滨海旅游发展的相对滞后性。本研究可为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布局、民宿集聚区选址开发和民宿从业者投资建设等决策提供参考。

  • 海洋海岸与海岛旅游
    刘佳, 高峰, 张生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把握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以广西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携程旅行网北海银滩游客网络评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5个主范畴和18个对应范畴的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构建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识别影响滨海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和环境、管理和保护、设施和服务、情感和成本价值构成了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维度,天气条件、海滩规模、海滩管理和保护、游客愉悦感、游客娱乐体验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是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 旅游知识百科
  • 旅游知识百科
    2021, 11(4): 658-66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