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与国际化对比
保继刚(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面研究。E-mail: eesbjg@mail.sysu.edu.cn |
收稿日期: 2021-02-08
要求修回日期: 2021-02-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10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ZD26)
版权
Transformation of New China's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Received date: 2021-02-08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1-02-18
Online published: 2021-01-10
Copyright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重大变革期和调整期,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国际化是重要趋势,这种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研究本土化进程。中国特色旅游地理学研究在总体方向上要扎根于旅游产业重大需求实现转型,在研究对象上,从典型旅游地研究向国土游憩空间优化研究拓展;在研究重点上,从旅游要素研究逐步向旅游地复杂地域系统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转型;在研究范式上,更加从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脱节向“理论研究—规划实践—政策应用”的有效链接提升。在此过程中,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可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参考。
保继刚 , 席建超 , 沈世伟 , 刘孟浩 , Philippe Violier , 罗丹纳 .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与国际化对比[J]. 中国生态旅游, 2021 , 11(1) : 11 -26 . DOI: 10.12342/zgstly.20210042
In the era of mass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entering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and adjustment, which requires us to re-examin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based on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trend, and this internationalization also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localiz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whole,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geogra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major needs of tourism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it should be expanded from the research of typical tourism destination to the research of optimization of recreation space. In terms of research focus, it should be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the study of tourism elements to the study of process simul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system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n terms of research paradigm, it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from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lanning practice to the effective lin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planning practice-policy application". In this process, foreign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s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表1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年举办的国际研讨会详情Tab. 1 Details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s held by the Tourism Geography Committee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in the past years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主题 | 核心议题 | 与会国家/地区 | 国外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国内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
1999年 7月 | 广东珠海 | 城市旅游 | 理论和方法问题;城市旅游开发实践与 影响 | 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 10人(Douglas Pearce、Geoffrey Wall、张永维、Richard Butler等) | 100人(王大悟、保继刚、吴必虎、张捷、彭华、陆林、叶文等) |
2001年 11月 | 广西桂林 | 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 | 旅游规划与社区发展;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旅游发展与旅游企业 管理 |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37人(Alan Lew、Dallen Timothy等) | 130余人(魏小安、保继刚、徐红罡等) |
2003年 11月 | 湖北宜昌 |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 | 三峡工程对三峡旅游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对旅游的影响;SARS对旅游的影响;宜昌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 | 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 | 24人(Alan Lew、Trevor Sofield等 | 100余人 |
2005年 7月 | 云南西双版纳 | 边境旅游与社区 旅游 | 边境旅游区域合作;边境旅游开发与规划;跨境旅游发展;传统村落与社区旅游;主客关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城市社区旅游 | 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挪威、荷兰、西班牙、波兰、以色列、新加坡、南韩、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45人(Alan Lew、 Dallen Timothy、Geoffrey Wall、Trevor Sofield等) | 130余人(保继刚、叶文、徐红罡等) |
2007年 7月 | 广东广州 | 遗产与 旅游 | 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 旅游与自然遗产管理; 遗产旅游者和遗产旅游理论 |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挪威、法国、以色列、立陶宛、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19个国家和地区 | 43人(Alan Lew、Mike Robinson、 Hilarydu Cros、 Trevor Sofield、StevenF.Illum、Werner Breitung等) | 140余人(保继刚、 徐红罡、张捷、 汪宇明、马勇、 黄震方、邱继勤等) |
2009年 7月 | 广西阳朔 | 可持续与可替代性旅游 | 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社区旅游;旅游影响 | 中国、美国、日本、奥地利、挪威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28人(Alan Lew、Suosheng Wang、Thor Flogerneldt等) | 近200人(保继刚、张捷、朱竑、汪宇明、孙九霞、周永广、盛力、卢韶婧等)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主题 | 核心议题 | 与会国家/地区 | 国外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国内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2011年 7月 | 湖南张 家界 | 旅游与人地环境 | 旅游与人;旅游与地方;旅游与环境;旅游发展;旅游目的地管理;国家公园管理;旅游需求与旅游流;遗产旅游;旅游规划;旅游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与旅游景观;城市与节庆 |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挪威、伊朗、泰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 | 共约300人(Alan Lew、 Brent Lovelock、Carolin Funk、Pin Ng、Alon Gelbman、Barry Mak、汪宇明、保继刚、张捷、陆林、朱竑、张朝枝、吴必虎、周永广、熊元斌、叶文、王衍用、梁保尔、黄震方、张凌云、徐红罡、孙九霞、戴光全、邱继勤、陶伟、李蕾蕾、黄润、罗秋菊、曾国军、李山、陈志钢等) | |
2012年 5月 | 江苏 南京 | 旅游与全球变化 | 旅游与全球化、信息化、低碳化;旅游与社会文化专项;旅游与环境尺度效应 |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英国等 | 共约200人(Xiang Li、Honggen Xiao、吴必虎、张捷、吴承照、章锦河、陶翼煌、杨桂华、张凌云、刘家明、徐红罡、戴光全、苏勤、楼嘉军、张朝枝、吴晋峰等) | |
2013年 9月 | 新疆 喀纳斯 | 旅游景观与边地 旅游 | 旅游与景观;边远旅游地与远程旅游;旅游新理论与新方法;新兴旅游群体与文化 | 中国、美国、新西兰、德国等 | 共约100人(Alan Lew、保继刚、吴必虎、张捷、孙九霞、章锦河等) | |
2015年 5月 | 江西 三清山 | 世界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OUV)保护与旅游发展 | 世界遗产地突出的普遍价值保护战略、政策、框架与方法;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功能的提升;世界遗产地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 中国、美国、 英国等 | 共约170人(Yang Yang、张捷、章锦河、陆林、张朝枝、徐菲菲、黄震方等) | |
2016年 | 苏州、 南京 | 32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会前旅游论坛 | 旅游景观、地方营造与旅游规划 | 中国、美国、英国、巴西、日本、马来西亚等。 | 100多人(Alan Lew、C Funck、杜国庆、陆林、张捷,徐红罡、章锦河、张朝枝、杨效忠、高峻) | |
2017年 5月 | 北京 | 旅游地理学与国家战略 |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地理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生态文明与旅游地理研究等 |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 共300余人(Noel Scott、张捷、宫辉力、张国友、吴必虎、保继刚、章锦河、赵文波、吴承照、钟林生、陶犁、张朝枝、卢松、汪德根、史春云、苗莉等) |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主题 | 核心议题 | 与会国家/地区 | 国外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国内专家人数 (与会代表) |
2018年 7月 | 浙江 宁波 | 旅游发展与当代 中国 | 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与特色小城镇建设;全域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新业态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旅游;身体行为与旅游 | 中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捷克、波兰、保加利亚和墨西哥等 | 共100余人(陆林、张捷、徐红罡、张朝枝、孙九霞、楼嘉军、张凌云、Alan Lew、Ramón Enrique Martínez Gasca、Philippe Duhamel等) | |
2019年 3月 | 法国昂热 | 各国的遗产创新 | 遗产与定位认知的重塑;非物质遗产的差异化开发;遗产与遗产的创新 | 法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塞浦路斯和摩洛哥等 | 共80余人(Jean-René MORICE、Philippe VIOLIER、Olivier HU、Philippe DUHAMEL、Françoise GROLLEAU、Sébastien PREUIL、Vincent COEFFE、Ekaterina ANDREEVA-JOURDAIN、张国友、邵千钧、张捷、吴必虎、张朝枝、沈世伟、乌铁红、杨效忠、林岚、楼嘉军、刘俊、王华、卢松、王公为、汪妍、蔡宗夏等) |
表2 旅游与商务旅行、宗教朝觐的一些区别Tab. 2 Differences between tourism, business travel, and religious pilgrimage |
出行类型 | 目的地选择上的自主度 | 时间上的自由度 | 日程安排 | 费用来源 |
---|---|---|---|---|
旅游③(③ 即便参加旅行社的团队游,目的地和日程看似由旅行社安排,实则选择何时出行、找哪一家旅行社、选哪一条线路(包括了日程),等等,也取决于旅游者本人。) | 由游客自主选择 | 自由时间占主导 | 个体自主 | 由旅游者承担 |
商务旅行 | 由单位决定 | 受限时间占主导,可能剩余有少量自由时间 | 主要由单位安排 | 由单位承担 |
宗教朝觐 | 按教义教条的规定 | 通常有固定的仪程,自由时间较少 | 主要由宗教团体安排 | 由朝觐者承担 |
表3 欧美人与中国人基于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空间类型的偏好Tab. 3 Preference of westerner and Chinese people for the spatial typ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social practice (tourism activities) |
社会实践类型 | 欧美人偏好的空间类型 | 中国人偏好的空间类型 |
---|---|---|
休憩 | 首选温暖海域的海滩,次选乡村 | 乡村为主,山区、海滨为辅 |
探索/观光 | 城市为主,其他空间为辅 | 城市为主,其他空间为辅 |
游戏/体育 | 首选山区,次选海滨 | 暂无压倒性的偏好空间 |
购物 | 都市 | 都市 |
[1] |
王兴中. 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 人文地理, 1996(S1):72-79.
[
|
[2] |
郭柳剑. 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回顾[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0):294-295.
[
|
[3] |
刘锋.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J]. 地理研究, 1999,18(4):434-443.
[
|
[4] |
保继刚, 尹寿兵, 梁增贤, 等.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12):1506-1512.
[
|
[5] |
张凌云, 乔向杰, 陈岩英, 等. 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2001—2019年SSCI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J]. 旅游学刊, 2020,35(12):123-135.
[
|
[6] |
徐红罡, 刘方方, 普涵艺. 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关系研究——基于2006—2016年国际旅游地理文献[J]. 旅游学刊, 2018,33(11):139-148.
[
|
[7] |
|
[8] |
翁时秀, 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学术实践的代际差异与学科转型[J]. 地理研究, 2017,36(5):824-836.
[
|
[9] |
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J]. 旅游学刊, 2010,25(10):13-17.
[
|
[10] |
马耀峰.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J]. 地理学报, 2004(S1):139-144.
[
|
[11] |
保继刚. 从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顾. 地理学报, 2009,64(10):1184-1192.
[
|
[12] |
保继刚, 张骁鸣.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 地理学报, 2004,59(S1):132-138.
[
|
[13] |
|
[14] |
胡鞍钢, 王亚华.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 五大资本及动态变化(1980—2003)[J]. 管理世界, 2005(11):4-11, 171.
[
|
[15] |
文化和旅游部. 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 文化和旅游部, 2019.
[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Bulletin[R]. Beijing: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2019.]
|
[16] |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highlights, 2019 edition[M]. Madrid: UNWTO, 2019.
|
[17] |
国家旅游局. 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R]. 北京: 国家旅游局, 2016.
[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6 China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R]. Beijing: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6.]
|
[18] |
席建超, 刘孟浩. 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34(8):1569-1580.
[
|
[19] |
保继刚, 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
|
[20] |
葛全胜, 席建超.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7):793-799.
[
|
[21] |
张潇, 陆林, 徐雨晨. 基于《Tourism Geographies》的近十年国外旅游地理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19,34(6):26-34, 109.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包亚明. 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初探[J]. 社会科学, 1997(4):70-73.
[
|
[34] |
保继刚, 张捷, 徐红罡, 等.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 在他乡与故乡之间[J]. 地理研究, 2017,36(05):803-823.
[
|
[35] |
|
[36] |
傅伯杰.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 地理学报, 2017,72(11):1923-193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