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dimensions of the place mean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as tourist destinations:An inquiry from the tourists’ perspective
Received date: 2022-05-26
Revised date: 2022-09-29
Online published: 2023-05-25
Place meaning reflect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nvironment to the individu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into tourist destination brings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original place mean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Beamish Museu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ourists’ comments from Tripadvisor as the research text. Informed by the constructive grounded theory,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coding technique to identif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lace meaning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and to construct the dimension model of the place mean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lace mean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is formed from three interactive levels of “sel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place meaning is composed of inherent material meaning, instrumental significance, social and cultural meaning and identity expressive meaning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place mean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practice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in the future.
Wang Yue , Wang Qiuju . Research on the dimensions of the place mean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as tourist destinations:An inquiry from the tourists’ perspective[J]. ECOTOURISM, 2023 , 13(2) : 305 -315 . DOI: 10.12342/zgstly.20220078
表1 地方研究中的主要概念Tab. 1 Main concepts in place studies |
地方概念 | 概念含义 |
---|---|
地方意义 | 地方意义是个体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按照自己的偏好与特定地方交互,结合自己经历进行社会性构建[15],创造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意义。地方意义既包括依附于地方而生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观念和信仰,也包括人或群体与一个地方之间的更深层和感性的关系[16]。 |
地方感 | 地方感可以被理解为人对空间环境的一般态度[17]。人与地方相互作用产生地方感,是由人赋予地方的一种经历体验,地方不能脱离人而存在[18]。 |
地方依恋 | 地方依恋指人与特定地方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结关系。根据Williams等人提出的理论框架,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维度组成[19]。 |
地方认同 | 地方认同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情感性依恋,是“客观环境中社会化的自我”。人们通过地方进行自我定义,从而形成源于特定物质世界的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等[20]。 |
地方依赖 | 地方依赖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地方成为满足人某种目的的资源,因此创造了一种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个人根据其功能属性来评价地方[18]。 |
表2 初始编码与聚焦编码过程示例Tab. 2 Example of initial coding and focus coding processes |
编号 | 原始语句 | 初始编码 | 聚焦编码 |
---|---|---|---|
V50-01 | 蒸汽展览办得真是太好了,我在这里看到蒸汽巴士、有轨电车、老爷车、自行车、蒸汽压路机和牵引机车等以前的交通工具在运行着。我还乘坐小火车在铁路上开了一段路程,很棒的经历。 | 参观过去的交通工具 | 蒸汽交通工具 |
GLO-03 | 工作人员穿着那个时代的服装,你会觉得仿佛回到了过去!甚至不同地方的气味都让你觉得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坑村”有矿井、教堂、旧校舍,还有燃烧着煤火的“坑排”房屋,这些房屋的居住者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令人惊叹的日常生活。 | 体验曾经的生活环境 | 维多利亚时代景观 |
Wve-02 | 因为新冠肺炎的缘故,我和丈夫过得很压抑,我们决定过一个不同的假期,经好友推荐,我们选择了比米什博物馆。 | 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 | 放松心情 |
mis-01 | 我们刚和56个六年级的孩子结束比米什的旅行,在那里我带领着他们进行着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有个孩子对我说,他特别喜欢工作人员有关战争课程的讲解。 | 带领学生进行世界战争研究 | 课外实践 |
mis-03 | 我们还采访了镇上的一名亲身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他非常博学,他本来在罗利车站准备去吃午饭的,却留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活,非常感谢他! | 采访战争亲历者 | 社交交友 |
Ste-03 | 如果我不来比米什博物馆,我和妈妈的追忆之旅就不能算完整。这个神奇的地方让妈妈想起了她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还有过去的味道。 | 帮助母亲回忆过去 | 怀旧 |
Bob-01 | 大约40年前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来过这里,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再来发现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这个城镇完全变了样子!要看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无法全部安排进去。 | 和记忆相比发生了改变 | 重游感悟 |
Gem-02 | 我和儿子一起来了比米什,因为新冠疫情大部分地方都禁止进入,但有幸我们还能参观广场。有一辆巴士是老式的双层巴士,也有一辆残疾人巴士,以供轮椅使用者或行动不便的人使用,如果你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他们会联系司机来接你。 | 为特殊人士提供便利设施 | 残疾人尊严 |
表3 理论范畴结果Tab. 3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tegory |
理论范畴 | 对应范畴 | 基础范畴内涵 |
---|---|---|
固有物质意义 | 工业景观 | 工业场地(矿山、矿坑、车间、生产设施与工具等)、工业社会场景(维多利亚集市、传统糖果店、历史庄园等)、工业时代遗存物(蒸汽时代交通工具等) |
非工业景观 | 自然环境(海滩、草地等)、人造建筑(教堂、茶室等) | |
美食与纪念品 | 传统烹饪手法制成的食物和饮品、纪念品收藏、纪念照 | |
使用意义 | 康体需求 | 散步、清新空气、户外跋涉 |
教育需求 | 工业讲座、接触工业技能、儿童启蒙、课外实践、学术科研、传统课程 | |
情感需求 | 怀旧、放松、寻求内心平静、逃避现实、良好的氛围 | |
社会文化意义 | 社会象征 | 休闲活动、社交交友 |
文化象征 | 矿工文化、矿工精神、节日、影视作品、民间故事、旧生活方式 | |
历史象征 | 工业变迁史、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事件 | |
环境友好 | 过度开采、节能行为、爱护动物、素食 | |
身份表达意义 | 个人认同 | 移民记忆、好奇心与求知欲、重游感悟、童年回忆 |
家庭认同 | 寻根、与祖父母的相处、怀念故去亲人、生日祝贺 | |
自我表达 | 价值观、审美、女性权利、残疾人尊严 |
我们还采访了镇上的一名亲身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他非常博学,他本来在罗利车站准备去吃午饭的,却留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活,非常感谢他!
[1] |
|
[2] |
|
[3] |
|
[4] |
|
[5] |
|
[6] |
朱竑, 刘博.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3(1): 1-8.
[
|
[7] |
蔡智莉, 秦兆祥, 张薇, 等. 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热点与展望[J]. 中国生态旅游, 2022, 12(1): 16-31.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邢怀滨, 冉鸿燕, 张德军.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1): 16-19.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唐文跃.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 2007, 22(11): 70-77.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吴肃然, 李名荟.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J]. 社会学研究, 2020, 35(2): 75-98, 243.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