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学旅游
    周彤昕, 刘俊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466-482. https://doi.org/10.12342/zgstly.20220165

    公众教育是自然保护地担负的重要使命之一,但中国自然保护地普遍面临教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的短板。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广东丹霞山教育旅游产品生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1)丹霞山教育旅游产品的生产环节分为知识生产、知识转化、课程设计、产品设计与运营4个部分;(2)丹霞山教育旅游产品生产形成了以自然科学类教育旅游产品为主、生产实践类教育旅游产品为辅的格局;(3)丹霞山教育旅游行业形成了“核心-外围-边缘”的结构,圈层间的互动与合作,驱动更优质、更丰富、更具可持续性的教育旅游产品生产。研究表明,教育旅游产品具有知识性强、政策解读要求高、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教育旅游产品开发是自然保护地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从自然保护地行动者的角度揭示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阐明教育旅游特殊性对自然保护地旅游行业的结构性影响。

  • 研学旅游
    方仲楷, 罗芬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483-493. https://doi.org/10.12342/zgstly.20220164

    自然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的有效方法,科学构建自然教育课程模式有利于人们通过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深入理解自然。本研究在分析李子柒“一生”系列视频评论文本的基础上,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探索性构建了自然教育进阶式课程模式。该模式以乡村自然资源的要素与现象为起点,涵盖进阶维度、成就水平、进阶终点与测评工具。自然教育课程的进阶维度包括经验、映射、关联、系统与整合,受众逐层认知乡村自然资源。自然教育课程成就水平包括受众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水平。问卷测试是测评课程成就水平的有效工具,测试结果可以完善自然教育课程的流程和内容。受众生态观念提升与行为方式优化是自然教育课程进阶终点。建议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应强化自然课程的价值意蕴,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联系,优化课程场景的维度设置,以此提升受众对自然价值的认同,破解当前青少年“自然缺失症”困境,促进自然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 研学旅游
    邵亦琛, 孟繁强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494-509. https://doi.org/10.12342/zgstly.20220166

    博物馆研学旅游既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业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本研究基于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辅助网络文本分析,对博物馆研学旅游中的教学机理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博物馆能够提供本真性的、多类型的、跨时空的和整合性的知识内容。博物馆所具有的允许全身心体验复合型时空情境和群体互动式情境特性,使得亲历者在接触后,生成认知通道。博物馆研学旅游亲历者的认知通道生成后,教育意向性被开启,自我建构式学习被激发,促进自我生成式发展的形成,最终完成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优化。本研究尝试分析博物馆研学旅游中的教与学的内在逻辑,建立起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博物馆研学旅游情境教学机理模型,为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 研学旅游
    郑文娟, 张琳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510-525. https://doi.org/10.12342/zgstly.20220167

    基于态度-行为-情境理论,引入主观幸福感变量,将环境态度分为保护和利用两个层面,考察自然联结和环境态度对儿童环境行为的作用路径,以及环境行为在自然联结与环境态度这两个变量和儿童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机制。针对33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环境利用态度与自然联结、环境行为、幸福感均无显著关系;自然联结、环境行为均是儿童幸福感的前驱因素;环境行为在自然联结与儿童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行为在环境保护态度与儿童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行为在自然联结与儿童幸福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社会、学校、家长应增加儿童与自然接触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开展儿童环境教育课程和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儿童的环境保护态度,丰富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方式,提升儿童幸福感。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以及相关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儿童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推动儿童环境行为与儿童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研学旅游
    温士贤, 陈钰妍, 廖健豪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526-539. https://doi.org/10.12342/zgstly.20220163

    动物园是城市社会的重要旅游空间,也是开展动物保护与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动物园的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动物园为案例,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与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尝试以“动物景观”为理论框架,探讨城市动物园的动物景观演变及其自然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城市动物园经历了从猎奇与流动的观赏性动物景观,到扩张与亲近的娱乐性动物景观,再到丰容与科学的生态性动物景观的进阶演变过程,动物景观的进阶动力源于人类越发正视和尊重动物天性及可供性的显著趋势。人类并非动物景观的唯一生产者,动物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贯穿城市动物园动物景观演变的全过程,动物会根据人类所设的生存条件参与动物景观的生产过程,并以自身的身体、习性和行为等维度深刻影响自然教育的形式及层次。做好动物保育工作和注重伦理问题有利于生产更高阶的动物景观,从而助促自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